文章来源:http://news.ifeng.com/a/20171102/52916594_0.shtml
原標題:應該約會多久再結婚?心理學家給出答案應該約會多久再結婚?你做好承諾一生的準備了嗎?HowLongShouldYouDateBeforeGettingMarried?無論你是才約會2周,還是談了一段持續8年的戀愛,當你覺得自己遇到真愛時,就會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問題:如果婚姻是兩人的共同目標,那么何時是結婚的最佳契機呢?盡管每對浪漫夫婦的經歷都是那么獨一無二,但研究關系進程的學者依然在努力探討這些問題的普遍答案:一對情侶應該約會多久后結婚,2年還是5年?有等待的必要嗎?換句話說,如果約會是決定某人是否與你匹配的重要因素,多長時間后你才能獲得足夠的判斷信息呢?埃默里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弗朗西斯和雨果·米阿倫對3151名有婚史的美國人展開調查,詢問他們從約會到訂婚、婚禮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雖然他們在探討婚姻破裂的原因時,將研究重點放在婚禮成本上(他們的調查結論是,婚禮費用與離婚率呈負相關。因為舉辦便宜婚禮的情侶很多本身就感情非常和諧,并且婚禮花費較少有助降低婚后的家庭財務負擔),但同時他們也關注到了其他可能導致離婚的因素,比如:婚前約會時長。與約會不到1年就結婚的人群相比,婚前約會1-2年能將離婚率相對降低20%,婚前約會3年的能將離婚率相對降低50%。這些數據表明,約會幾年再結婚利于維持婚姻穩定。不過,這些條條框框不可能適用于每個人。比如說,21歲開始約會的情侶,與31歲、41歲開始約會的情侶肯定不一樣。再比如說,一見鐘情的情侶和日久生情的情侶肯定也有所不同。說白了,如果結婚時很了解你的結婚對象,那么你們在任何情形下的離婚可能性都會降低50%,但對一個人的了解程度并不一定與時間長短有必然聯系。因此,除了考慮約會的時間長短外,還有些參考因素能幫你確定是否做好了婚姻的準備:1.你認為婚姻是對戀愛關系的重塑嗎?你可以擁有魔法般的婚禮,但婚姻本身并沒有將不穩定、不健康的關系轉化為穩定、健康關系的魔力。之所以有些夫妻在結婚的頭2年對彼此的滿意程度急劇下降,就是因為他們將結婚視作一種改變關系的方式,導致婚后的幻滅感和失望感。2.你們在很多方面都互相了解嗎?對伴侶某些方面的不了解,會影響婚姻的順遂發展。比如,你了解你伴侶的金錢觀嗎?他或她會怎么教育孩子?在約會階段盡量多互相增進了解,有利于避免未來婚后的爭端。3.你覺得你會有多幸福?近期研究表明,對未來婚姻的滿意度預期,會轉化為現期在關系中的投入多少。而約會時在兩人關系中多用心投入,就能減少未來的離婚風險。所以說,不要輕視你對未來幸福的預期,這會影響到你現在的感情投入,從而影響到將來的婚姻生活。你覺得自己將來會越幸福,現在就會投入越多,將來也越可能得到幸福。4.感受到了致命吸引力嗎?有時候,某個人身上吸引我們的東西,最終也可能讓我們瘋狂。不過研究表明,這種致命吸引力的表現形式大體相似。當伴侶與眾不同或者具有突出特質時,我們有時會在戀愛初期將其看做非常吸引人的品質,作出諸如她非常熱情!、他是一個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這樣的評價,這種致命吸引力會增強我們對婚姻的期待。但隨著兩人關系的不斷進展,這些特質可能變得不那么招人喜歡,從而降低了二人關系的幸福程度。因此,在確定邁入婚姻的長期承諾前,充分考慮兩人間的長期兼容性,是鑒別致命吸引力是否重要的重要一步。5.你是否期待婚后許多事會變得不一樣?結婚前,你們的關系通常是怎樣運行的?你們發生矛盾的頻率怎樣?對婚姻能帶來全新改變的期待,容易導致婚后滿意度的降低。以赫斯頓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婚后事情的樣子,往往和婚前一樣。他們指出,婚前那些負面的事情,在婚后的負面程度并不會降低,這會使那些寄予婚姻改變希望的夫妻感到幻滅。6.你想通過同居試婚嗎?如今很多人為了檢驗婚后生活的幸福程度,選擇婚前同居。當情侶通過同居來檢驗二人間的關系,或是因為財務原因同居時,他們可能出現對二人關系投入更少、自信降低的情況。這些不確定因素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什麼本來作為婚姻過渡階段的同居試婚,有時反而降低了婚姻的滿意度。與之相比,那些已經深深互相承諾、只是為了想多些共同時光而同居的情侶,可能能以更好的姿態走向婚姻。總而言之,一個固定的結婚時間節點不可能適用于所有準備邁向婚姻的情侶。在不同年齡段和不同人生階段開始約會的情侶,婚前需要考慮的因素肯定是有區別的。較之約會時長,你對伴侶的了解程度、你們對彼此的確定程度、你所期待婚姻對二人關系產生的影響、你認為目前和將來二人關系的質量會如何,這些問題都是衡量結婚時間節點的更有效的方式。
關鍵字標籤:婚禮錄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