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322/11954504_0.shtml
李偉明《人民日報》(2014年03月22日12版)曾經去外地參加采風活動,打點行裝準備返回時,我留意到,有幾本印刷品,印制非常豪華,厚重的銅版紙,超大開本,乍一看,精美可人,可惜因“分量”太重、內容空洞,除了稀稀拉拉的圖片,幾乎沒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于是乎它首先被大家淘汰。倒是那些輕型紙印制的外表樸素、開本適中的圖書,因攜帶方便,大家都盡可能地把它們給帶上了。在一些會場,也常常看到一些精制的印刷品扔得滿地都是,讓人心疼。現在是包裝時代。在不少人心目中,功夫在包裝。印刷品追求豪華包裝,是一種普遍心態。人們總以為開本越大、紙張越厚重、封面越漂亮就越能流傳長久。不僅圖書之類的印刷品如此,其他物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經常見到小區門口垃圾桶里扔著各式精美堅實的包裝盒,不禁為它們的命運叫屈。這些盒子是費了些功夫、付出不少成本才做成的,如此短暫地完成了歷史使命,成為一次性用品,真是可惜。除了對物品的包裝,還有對其他東西的包裝。進入網絡時代,另一種豪華包裝更是成了尋常事。據說,有一種職業叫“網絡推手”,專門借助網絡媒介,對人物、企業、品牌、事件等進行“深度”策劃包裝,想多“豪華”就可以多豪華。難怪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冒出一個又一個莫名其妙的“名人”。只是,某些“推”出來的所謂網絡紅人,如果剝去包裝,可能慘不忍睹。豪華包裝的物品,無非是造成了相當的物質浪費,而精心包裝的人物,最終若其真實面目與包裝大相徑庭,豈不落得個“騙子”之名?要在“里子”上下功夫,“里子”欠火候,就不該在“面子”上費心機。寧愿產品沒那么暢銷,寧愿自己不被人那么看重,總比在世上留下“騙子”的罵名要好吧。
關鍵字標籤:紙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