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opinion.dahe.cn/2018/03-19/284476.html"
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政策”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制度已順利實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稽查專員張晉京說:截至2018年2月23日,食藥監總局共批準148家工廠的1138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與之前市場上2700余個配方存量相比,注冊后配方數量大幅減少。(3月18日《新華網》) 這次“最嚴奶粉政策”的實施,主要管理方向有兩個:其一,是對于奶粉配方嚴格管理,沒有登記注冊,不準隨便推向市場。也就是說,你研發的所謂奶粉配方,要經過審批,而以往推出奶粉配方的決定權在企業;其二,是不能隨意給奶粉包裝起奇怪的名稱,比如此前“金裝”、“銀裝”、“益智”、“健腦”之類的名字就不能使用了,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名稱。 國產奶粉,總是讓人很糾結,成為了媽媽們的焦慮和傷痛。盡管說,經過了一次次治理,國產奶粉的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依然讓媽媽“處于難以抉擇”的境地。一些媽媽在焦慮之下,寧愿花大價錢購買外國奶粉,也不愿意讓孩子喝國產奶粉,國產奶粉的地位很是尷尬。 于是乎,也就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出境旅游的人,“把國外奶粉買斷貨”,中國游客所到之處“貨架空空”,以至于在一些國家,當地市民投訴中國游客搶購奶粉,導致了奶粉價格的走高。以至于在網絡之上還出現了“奶粉代購”的人員,違法從國外代購奶粉。 這種瘋狂采購國外奶粉的情況是不正常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盲目消費造成的。但是,你也不能否認的是,這與社會現實也有關系,是國產奶粉屢次出現問題,讓消費者失去了信心,傷了消費者的心。 從今年1月1日起新注冊奶粉全面上市,凡是配方沒有取得注冊的產品,生產企業不能再繼續生產,直到注冊獲得批準。“最嚴政策”實施后,媽媽們能不能不再面臨“選擇困難癥”?以前消費者挑選嬰幼兒奶粉時容易挑花眼,一是品牌過多過濫,此外還有部分產品在標簽標識、營養成分標注上都不太規范。隨著對標簽標識管理的加強,這一問題應該會有明顯好轉。因為,“最嚴政策”扒掉了“金裝”之類的嘩眾取寵的名頭,就猶如扒掉了一張“吹牛的皮”,靠著“吹牛的皮”換不來奶粉產業的成長。 但是,只是扒掉一張牛皮還不夠,要想讓消費者重塑信心,還需要管好牛。這就是要建立源頭管理的制度,從養殖環節進行約束,奶牛的養殖環境,飼料供給,奶源采集,都要實現綠色化,要真正做到“大草原乳飄香”,少些添加劑的使用。奶源好了,奶粉才有了好起來的基礎。(郭元鵬)編輯:史海山
關鍵字標籤:新安琪兒安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