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ndex_5.jpg) |
![婚紗|婚紗攝影|台北婚紗公司 - 專業婚禮顧問](uploads/婚禮.jpg) |
|
最新消息
>
從當代藝術中,發現與眾不同的西藏
|
![](ୱ/seotp/images/line2.jpg)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sina.com.cn/o/2019-05-05/doc-ihvhiewr9897010.shtml"
原標題:從當代藝術中,發現與眾不同的西藏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使西藏長久以來吸引外界的目光,成為許多人心中一生必到一次的圣地。但喜馬拉雅并非只有歷史,對傳統的追尋、對現代社會的融合、對科技和未來的反思,同樣是當今西藏藝術家目光聚焦之處。限時美術館4月19日在成都IFS開幕的“發現喜馬拉雅”當代藝術展集中展示了藝術家眼中“不一樣的西藏”。這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西藏當代藝術展覽由西藏文化藝術品牌“醍醐”和成都IFS聯合主辦,甄選了17位中、英、意三國當代藝術家的近30件作品,其中包括多件大型作品。成都IFS古跡廣場和七層藝術廊中,西藏現當代藝術史中的標志性人物裴莊欣,連同西藏藝術中堅力量王謙、次仁朗杰、德珍、次仁念扎、吾要等,與米巧銘、黃威、侯曉輝、索喃次仁、甘迪格等新生代知名藝術家一起,為觀眾梳理出當代西藏文化的發展脈絡。沒有常見的壁畫、佛像等傳統西藏藝術,但走進展廳,穿過大型延時攝影和電子元器件組成的“壇城”,西藏的精神就在其中。5月5日,展覽進入閉幕前最后一天,據主辦方透露,這場展示西藏當代藝術風采的展覽,在17天時間內已吸引了近10萬人觀看,成為五一前后“現象級”活動之一的同時,也不斷刷新著國內外對西藏文化藝術面貌的理解。“發現喜馬拉雅”展覽現場西藏藝術家:從傳統接續當下展覽選擇在成都最人聲鼎沸的春熙路商圈設立限時美術館,從一開始,就希望最大程度與當代的觀眾“對流”。醍醐聯合創始人張俊彥表示,西藏總給人神秘、不可知的印象,外界對西藏文化藝術的了解,也僅限于傳統層面,此次與成都IFS合作,正是希望用一種大膽、前衛、直率的方式,向國內外受眾講述一個與眾不同的西藏,用引人入勝的視覺,吸引觀眾走入展廳,在頂尖的當代作品前打破固有的認知。《紅太陽》,嘎德古跡廣場搭建起的限時美術館中,一幅4米見方的《紅太陽》是展廳中的視覺焦點。黑色的牦牛絨布上,成千上萬的佛珠綴成噴薄的太陽。這是藝術家嘎德的作品。大家所熟知的西藏藝術大都不可避免地與宗教文化產生關聯。珍貴寶石制成的佛珠串起信仰的力量,遵循嚴格儀軌的唐卡繪制精良,寺廟中的造像法度莊嚴。這些傳統依舊保持在西藏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成為西藏當代藝術家接續起自己創作與自身文化的草蛇灰線。對于嘎德來說,“佛珠”就是他熟悉的西藏的日常。自從2013年起,他就嘗試將材質不同、色彩各異的佛珠縫制在黑色手工牦牛絨布上。這些佛珠來自拉薩八廓街,大多價值不高,一部分甚至來自內地工廠的“批量制作”。“我并不想呈現和深究它的佛學意義,而是想對這個時代提問:我們如何面對自己動蕩的內心?”嘎德說。在嘎德看來,佛珠是人與信仰、與內心對話的媒介。佛珠上蘊含著個人的祈愿,也就融合成一種力量。對藝術家來說,這是一種絕佳的創作媒介,“每一串佛珠都凝結著祈愿和祝福,就像太陽一樣聚集起能量。太陽可能是給人類物質的能量,而佛珠更多是精神的能量。”嘎德選擇西藏含義濃厚的佛珠作為創作材料,首位入選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的藏族藝術家貢嘎嘉措則選擇用當代氣息明確的材料卡通貼紙去表達“佛”的形象。他的作品《彩虹之上》中,輪廓再傳統不過——一幅有背光的佛頭像。然而把目光拉近,佛頭金色絢麗的背光全部由卡通貼紙組成。在他專為本次展覽創作的新作《安寧之夢》中更使用了很多與成都這座城市相關的貼紙,“血旺”“成都”“蛙鍋”……“縱使火鍋之中,亦蘊含大千世界”。《彩虹深處》,貢嘎嘉措拼貼畫(Sticker)的靈感來源于西方世界的沖擊。貢嘎嘉措還記得他剛到倫敦不久,曾受邀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派對,他的英文還不足以和別人交流,只好四處游蕩,無意間闖進一間浴室,發現了一尊佛像雕塑舉著門的把手。起初他感到愕然,在西藏,佛像總是高高在上被供在佛龕之中,從不曾被這樣隨意對待。但花了很長時間去適應,他逐漸了解“西方人如何用自己創造的方法去關聯佛祖以及所有的東方文化”,甚至領會了其中的幽默,并將這種思考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貼紙系列”就是最直觀的一系列作品。從在倫敦上學的女兒的作業本上,他第一次接觸到貼紙,并很快認識到這一在西方年輕人中流行的二次元文化中,蘊含著當今世界的“佛法”。我們身處的世界早就被各種文化、各種符號所包圍。當這些符號和logo包圍我們,智慧的頭腦不會迷失,而會在其中找到如這貼紙般包羅萬象的“八萬四千法門”。“在藏族的觀念里,‘佛’是非常莊重、嚴肅的存在,我正是希望打破這一點,希望‘佛’可以變得更加有趣一些,去掉濃重的宗教性,延伸到一種流行文化。”貢嘎嘉措說。非藏地藝術家:尋找喜馬拉雅的精神藏族當代藝術家致力于通過藝術,搭建起溝通古老文化與當代生活的橋。而西藏藝術的當代性,還來自西藏之外被喜馬拉雅的精神和美吸引的更多非藏地藝術家。限時美術館出口處的《電子曼陀羅140號:物自體》是展覽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絢麗的電子元器件焊接聯結,拼出極具幾何美感的巨幅圖案,吸引了眾多觀眾拍照。《電子曼陀羅140號:物自體》,萊昂納多·烏里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曼陀羅”的漢譯是“壇城”,是僧人日常修習時的“心中宇宙圖”,往更廣義層面來說,“曼陀羅”即是世界。意大利藝術家萊昂納多·烏里安(LeonardoUlian)帶著提前制作好的部件專程來到成都,花一周時間完成了這幅作品。延續其廣為人知的《電子曼陀羅》系列作品,這是藝術家在不斷完善自己理念之后的成熟之作。烏里安大學時學的是電子,卻從事了藝術行業。最早做裝置藝術,他會用到收音機、電視機等電子產品。期間突然好奇,把這些電子產品拆開來看,也許是因為曾經學習電子的緣分,也許是被老式電子元器件豐富的色彩和形狀吸引,烏里安迷上了這些元件并開始搜集,“當時覺得這些電子元件就像生活的隱喻,每一個電子元件都有不同的功能,就像每個人也是不同的。”搜集進行了一段時間,從關于佛教、西藏和精神世界的書籍中,烏里安第一次了解到了“曼陀羅”——在喜馬拉雅,僧人用彩色沙子堆起曼陀羅,又在最絢麗的一刻將它分解,演示無常;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也為壇城著迷——這為烏利安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他創作的電子曼陀羅中,中心位置永遠是一塊電子芯片,“這是生命的起源,或是精神世界的起源。”烏里安從未到達過西藏,他從書籍和圖片中了解西藏,并把自己感受到的精神內核用于創作。在他看來,曼陀羅是一種表征或是再現世界的方法,“我希望以技術方式呈現技術世界的未來。現在人們對技術的崇拜已經發展得好像宗教一樣。并不是說這個趨勢是好還是不好,我希望通過曼陀羅呈現這一點,讓大家去關注它。”從藏族傳統的文化、宗教中提煉出抽象的精神概念,來自西藏之外的藝術家以另一種方式進入了喜馬拉雅。《無量光》是七層藝術廊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層層疊疊的藍色在畫布上鋪開,從淺色如光到深色似海。《無量光》,黃威藝術家黃威借用了傳統唐卡勉唐畫派的上色方式,靠用畫筆一筆一筆“點”的方式畫完整個作品。黃威有一段主動去往西藏的經歷。在天津美術學院接受完本科學院教育之后,在導師李津鼓勵下,他選擇到西藏大學讀研。主業是水墨畫,但他學了唐卡,也經常走出去看西藏的日常生活。最打動黃威的是唐卡畫師的作畫方式。在內地,水墨畫家上色的方式通常是大筆平涂,一筆下去一片色彩。而在西藏,唐卡畫師以修行的姿態作畫,細如針尖的筆尖蘸取顏料,一下一下點滿畫面。這種態度感動了黃威,他開始嘗試把“點”的方式引入自己的畫。早期,他借用唐卡的局部畫面,畫了西藏的云,西藏的水和西藏的樹。畫了許多云之后,他開始不滿足于這樣的嘗試。“依舊有一個形象存在,‘點’的這個動作就不會被注意。”一次和著名藝術史家巫鴻聊天時,對方給了他啟發,說云之上,可以是更虛無的“氣”,于是有了完全脫離于具體形象的《無量光》。黃威去年10月開始創作,像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一樣,他早上天亮就起床,畫到太陽落山。在畫布上,他點了無數遍,畫出深邃又透氣的藍色。這個過程持續了4個多月,有時候他覺得興奮,在一次次點下去的過程中,好像畫出了浪,畫出了光,有時候又覺得無助,“畫了一天,一點變化都沒有。”這些情緒變化伴隨著一筆筆點染的過程,和最終的畫面一起,構成了最終的《無量光》。這是一幅沒有邊界的畫,按照黃威的話說,可以向著四面八方延伸,永遠“點”下去,“嘎德老師他們是以藏傳佛教的形象為支撐其創作當代藝術,我在尋找的可能性是以修行的方式去表達。”外界評價:看見不一樣的西藏展覽以先鋒、直率的姿態,出現在成都人流最密集的區域,幾乎從一開始就要挑戰人們對西藏的固有認知,而17天的展期中,這場顛覆刻板印象的展覽,卻迎來一片叫好。參與開幕式及隨后講座、音樂會、非遺展示等活動的嘉賓們都對展覽予以高度評價。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認為,成都已是一座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在這場展覽中,當代西藏以一種全新面貌向全球的觀眾展示出不同以往的風采。“喜馬拉雅地區孕育的文化曾經不止一次地影響了全球,西藏因此成為了一種國際化語言。”參與展覽策劃的醍醐聯合創始人張俊彥說,“而今,全球化顯然也在深刻影響著西藏,但在這種影響下,西藏仍舊以其雋永的智慧,作出自己獨特的回答,我們的展覽,正是希望將這種聲音,傳遞到更多的地方去。”這一愿望,也得到了西藏自治區文化部門的支持。出席開幕式的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崗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正值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這60年中,西藏文化不僅繼承了優良傳統,更發展出新的形式、新的魅力,但展示新事物,卻并不妨礙帶動傳統進一步深入人心,“這次展覽中,除了一批優秀的當代作品,西藏的非遺精髓、‘文創西藏’的產品也隨之得到了良好的展示機會,全方位展示了當代西藏文化發展的成果。”據主辦方透露,17天展期中,約有近10萬人參觀展覽,無論是7樓戶外草坪上搭設的牧區風格黑帳篷,還是《紅太陽》《電子曼陀羅》等作品,均成為了無數人排隊打卡的熱門“景點”,盡管有所準備,但西藏當代藝術受歡迎的程度,仍舊出乎意料之外。展覽主辦方之一的成都IFS也表示,將繼續利用自身國際化地標的優勢及影響力,向公眾呈現具有國際視野的多元藝術文化風景,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喜馬拉雅”西藏當代藝術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展覽,更承載著西藏發展的歷史與現在;展覽大獲成功,給予策展、執行團隊信心,期待未來有機會繼續向大眾展現瑰麗多彩的西藏文化,吸引全球目光——以民族話國際、以藝術顯多元。
關鍵字標籤:西藏旅行社推薦
|
回上頁 |
|
|
|
|
公司簡介│婚紗選擇│婚紗攝影│婚前保養│新娘秘書│最新消息│網站導覽│回首頁
婚紗,婚禮MV,海外婚禮,婚紗 |
|
![](images/index_1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