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10706/20210706A0AAZW00.html"
《寶雞日報》7月6日第4版——四年愛心接力點燃“心”的希望——甘肅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來寶尋恩人“這就是寶雞啊,洋氣的,干凈的,真是好地方……”“娟娟姨啊,你想我不,反正我想你……”6月24日上午9時許,當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瓦房村村民李志強帶著5歲的女兒蕊蕊,下了高鐵,見到寶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護士楊娟娟和醫生范超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話來。這位父親48歲,長久以來,黃土高原的太陽曬得他皮膚黝黑,農活干久了,人瘦削到青筋暴露,手上長滿老繭,眼里藏著風霜。女兒蕊蕊見到楊娟娟,掙脫掉父親的手,跑著撲進楊娟娟的懷里,和以前相比,孩子身體結實多了,慘白的臉,現在也變紅潤了。李志強是帶孩子來報恩的。四年前楊娟娟回老家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時,見到了這對父女,得知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后,她的心就牽掛到這個孩子身上,幾年來,她和胸外科的全體醫護人員一起,救助這個孩子,在嫁接醫療資源、給錢給物上不遺余力,這種持續的關愛,終于讓這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掙脫命運的擺布,在外界幫助與自力更生的相輔相成中,獲得重生的希望!故事得從2017年國慶節說起。市中心醫院胸外科護士楊娟娟帶小孩回老家過節,在妹妹辦的糧站玩耍,當時正值秋收,瓦房村村民李志強拉著架子車,帶著1歲7個月大的女兒蕊蕊來糧站買化肥。孩子們都蹲在那玩,這時楊娟娟的孩子把零食掉到地上,李志強的娃就趕緊撿起來要往嘴里送,被楊娟娟攔住了。“掉地上臟了,不能吃,來姨給你干凈的。”楊娟娟正說著,發現蕊蕊臉色蒼白、嘴唇指甲發紫,就問李志強,孩子身體哪里不對,李志強說:“娃是先天性心臟病,已經在好幾家醫院看過了,說很難治好,把人愁死了!”楊娟娟得知這些情況,心揪了起來,想到自己也是兩個小孩的媽,看娃得病遭罪,她心有不忍。第二天,她就去李志強家了解情況,得知蕊蕊有兩個姐姐,李志強和妻子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家五口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靠幾畝薄田為生,她決定要幫這個孩子。回到寶雞,她和同事王雪維、張靜說了這個事,他們收集好孩子的醫學檢查資料,將這家人的遭遇寫成求助材料,投向救助網站,期望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科室的醫護人員,一個傳一個,大家不僅自己捐,連帶著周圍親朋好友都來捐,十幾天時間,就籌集了1.7萬元善款。籌錢需要一個過程,對于醫療信息匱乏的農民而言,幫助他們聯系醫院,才是最關鍵的。胸外科主任王軍岐依靠與全國各大醫院建立的業務關系,四處咨詢相關醫院,看哪家醫院能做這項手術,他們聯系了西京醫院、蘭州陸軍總醫院、上海及新疆等幾家醫院,這個過程漫長而復雜。有些醫院覺得風險大做不了,有些醫院同意做,但說風險不小,李志強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2018年4月,在他們團隊的聯系下,北京阜外醫院決定給孩子做這項手術。手術費用需十幾萬元,除了醫護人員幫助,甘肅當地的相關基金會、紅十字會都給予了資金支持。湊足了做手術的錢后,胸外科的同事們又聯系了北京當地的熟人,負責接待這一家人,給他們幫忙辦理住院做手術等一系列事項。大家的愛心接力,終于迎來好運——孩子的手術很成功,第三天孩子就轉入普通病房,身體恢復一天比一天好。筆者通過視頻看到,以前的蕊蕊,身體狀況不佳,走幾步路就要歇歇,而現在恢復中的她,臉色紅潤了,說話也有了力氣,走路比以前更有勁了。李志強告訴筆者,不久他們又要帶孩子去做第二次手術,相信蕊蕊會慢慢像正常孩子那樣生活。這幾年來,李志強一家人為了給蕊蕊治病,一直是邊干農活、邊打零工、邊跑醫院,去過他家的楊娟娟和王雪維告訴筆者,李志強家里生活十分困難,但他們夫妻二人從未放棄過這個小孩,蕊蕊的兩個姐姐在縣里讀書,妻子負責打零工陪著,李志強負責在家干農活或接一些別的活,一有時間就帶蕊蕊跑去找醫院想法子。筆者問他,生活這么困難,遇到的是一場大病,是什麼讓他不愿放棄對孩子的救治呢?李志強回答很樸素:“這是一條命,能救到什麼程度,我就救到什麼程度,我是父親,這是我的責任。”正是這種不認命不服輸的態度,感動了所有人,這幾年來胸外科的醫護人員無私且持續地幫助這家人,給予他們醫療救助和生活的支持。李志強一直感念這個團隊,可是生活所迫,一直未能來寶雞表達謝意,這次是手中的活計不多,他便帶女兒專程來看大家,向大家報告,孩子還挺好的。他送了一面錦旗給大家,上面寫著“大愛無疆仁心天下”八個字。其實對于胸外科的醫護人員來講,他們見到的困難病患確實不少,李志強一家人呈現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深深感動著他們,能幫助到這樣頑強不息的一家人,對他們而言,也獲得給予的幸福。李志強帶孩子離開寶雞時,科室全體人員,又給他們送去了5000余元現金,給孩子買了書本和零食,李志強滿眼含淚,一句話也說不出。(魏薇)
關鍵字標籤:https://www.qtmedical.com/ |